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动态 >> 通知公告 >> 正文
夏季肠道传染病预防知识
日期:2009-06-25      作者:      来源:卫生所      点击数:

进入夏季后,气温逐渐升高,手足口病、细菌性痢疾等肠道传染病进入发病高峰期,该类传染病主要通过不洁饮食传播,在学生和儿童等重点人群中容易引起暴发流行。师生中如果出现聚集性病例,要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控,防止疫情扩散。当前全球甲型H1N1流感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省卫生厅倡导:从甲型H1N1流感病例较多国家或地区归来者登陆后应专车接回,并居家隔离观察7天再外出,期间如有发热等流感样症状,应乘坐专车到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并及时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陕西省卫生厅公布了2009年5月份陕西省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2009年5月1日零时至5月31日24时,全省11个市、区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乙、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18244例,报告发病数与去年同月比上升21.05%。当前全球甲型H1N1流感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乙类报告发病数上升的病种有7种,按上升幅度依次为:疟疾、艾滋病、麻疹、病毒性肝炎、梅毒、出血热、猩红热;乙类报告发病数在前五位的病种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梅毒、淋病,占发病总数的95.19%。乙类传染病分类构成中,肠道传染病发病1026例,发病占总数的11.83%,无死亡;呼吸道传染病发病3641例,发病占总数的41.99%,死亡3例;报告发病数在前三位的病种为: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其它感染性腹泻病,占发病总数的94.56%。

一、下面介绍几种夏季常见的传染病

急性胃肠炎多由被细菌及其毒素或病毒污染的食物引起,致病菌主要为致病性大肠杆菌群、空肠弯曲菌、沙门氏菌等。其媒介食物主要为肉类、蛋类、水产品、凉拌菜等。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其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病菌通过日常生活接触、食物、水、蝇传播。由于很少的菌量即可感染本病,因此人与人接触传播最为常见。发病后患者出现畏寒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感等。有的病情凶险,特别是儿童,可出现高热、惊厥、休克和呼吸衰竭,而此时肠道症状常不明显,但生理盐水灌肠液可见大量红、白细胞,称之为中毒型菌痢。细菌性痢疾的表现轻重不一,易形成慢性化,故要及时就诊。

霍乱由霍乱弧菌所致,经饮用水传播是其重要的途径。河水、井水、池塘水、泉水与自来水均可经地面或地下受人或动物的粪便污染而成为传播媒介。病人可出现无痛性腹泻、呕吐、“淘米水”样大便、脱水等。如不治疗,迅速出现休克、甚至死亡。治疗成功的关键是早期诊断,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抗休克等。

伤寒和副伤寒主要由饮用水受污染所引起,也可经食物传播。此种散发病例主要由接触传播引起。可出现发热、腹痛、腹泻、肝、脾肿大、皮疹、血白细胞减少等,血液及大便可见沙门氏菌生长。后期可出现肠穿孔、肠出血等并发症。治疗主要是抗菌治疗,并发症防治等。

二、预防措施

肠道传染病最重要的防治措施是切断传播径,把住“口手两关”,是预防疾病的关键。要防止“病从口入”,须做好以下措施:

1、饮用水消毒、安全给水,搞好厨房、食堂与厕所卫生,粪便和垃圾的无害处理,保持室内外卫生;

2、提倡和实行分餐或用公筷、公勺,公用食具应餐餐消毒,经消毒的食具应防止再污染;

3、讲究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与不洁的生冷食品、饮料等。

4、在采购食品时,应选择新鲜食物,病死的家禽、家畜、不新鲜的水产品不要购买。即使对于盐腌过的食品,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致病性嗜盐菌就可能在盐腌的食品中繁殖。

5、凉拌菜宜少吃,吃时应洗净,并用冷开水冲洗。瓜果宜洗净去皮再吃。

6、夏季不宜举行家宴,饭菜应现做现吃,如有剩余,第二天应煮透再吃。但即使煮透,有些细菌的毒素仍不能被破坏,如葡萄球菌肠毒素在煮沸后30分钟仍保存其致病性。

7、烹调时,炊具要注意消毒,生熟食品用的炊具要分开。炊事员要注意个人卫生,要勤剪指甲勤换衣服。

8、餐具应该严格消毒。

9、凉拌菜宜少吃,吃时应洗净,并用冷开水冲洗。瓜果宜洗净去皮再吃。

10、适当进食蒜、醋可预防胃肠道传染病。

苍蝇与蟑螂等害虫,能作为肠道传染病的媒介。因此,消灭苍蝇与蟑螂也是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此外,充足的睡眠和丰富的营养有助于增强体力,也有助于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


陕ICP备16020269号-1号    Copyright2005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西安博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微信扫一扫

新闻随时看

网站总访问量: